理想,获得一个欣慰的8月
终端消费者与资本市场对于理想的认可,为其注入更多信心。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9月1日美股收盘,理想汽车股价最终报收于18.29美元,涨幅达到12.21%,总市值也回升到152.97亿美元。就此扫清前一天的下跌阴霾,也可算作对于刚刚过去的8月一份褒奖与肯定。
几小时后,其官方正式发布该月销量,根据数据显示,理想ONE8月共交付新车2,711辆,创单月交付量新高。2020年1-8月,理想ONE总计交付14,656辆。线下渠道扩展方面,截至8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31家零售中心,覆盖26个城市。
其中8月新增覆盖常州、东莞、昆明、佛山、合肥、大连、无锡和兰州8个城市。10月底之前,理想汽车位于沈阳、贵阳、厦门、哈尔滨、海口、太原、温州等地的零售中心将陆续开业,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体验和试驾服务。
由此看来,理想汽车的确获得了一个足够欣慰的8月。终端消费者与资本市场对于它的认可,也为其注入更多信心。同时,更加值得称赞的是,创立五年最终上市,理想汽车或许并不是新造车中最快的,但是实现由“0到1”扭亏为盈,前者的确已经迅速完成。
据Q2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公司总收入19亿人民币(2.75亿美元),环比增长128.6%。Q2季度交付量达到了6,604辆,环比Q1季度的2,896辆增长128%。同时,毛利率也在交付量提升的带动下由Q1季度的8%提升至Q2季度的13.3%。运营现金流也得以转正至4.517亿人民币,相比之下,Q1季度仍为6300万元的负运营现金流。
可以说,理想汽车实现自我造血的过程,相比仍挣扎在盈亏边缘的蔚来、小鹏轻松了许多。而毛利率为正两位数,也代表着每卖出一部理想ONE至少在“赚钱”。 “成立五年来,理想花了10亿美金,其中20多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20多亿人民币的工厂和生产资质的购买,自建20个城市的销售服务体系,以及五年的人员和管理费用。”
必须承认,相比蔚来创立多年以来消耗的百亿融资,理想汽车或许只能用极致节俭所形容。而近乎严苛的成本管控也恰恰成为了这家新势力车企继续向上发展最大的“长板”。
此前,其创始人李想曾位于其朋友圈表示,“理想汽车超过3200人的团队,只有两个VP,连高级总监都寥寥无几。行政要求出差经济舱都必须买折扣最低的,经济酒店都要两个同性在一起住,理想ONE的上市发布会用了不到200万拿到上万的订单。”细节之处再次体现“控制成本”早已成为公司根深蒂固的制度与规定。
至于整个企业的前瞻性,则体现在理想对于自动驾驶规划的规划上。因为在某此次采访中,李想也承认,“当下拼命地造车、卖车,就是希望在2025年时,能够获得一张自动驾驶赛道的入场券。到2035年的时候,让理想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商。”
具体时间节点为,理想将在2021到2022年实现NOA功能(根据地图导航辅助驾驶),到2023年该公司会推出全新车型X01,标配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预计2024年将会开始通过OTA的方式让旗下车型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不可否认,采用增程式驱动、押过渡押宝当下的理想ONE,或许不是资本市场最为看好的产品形态,但是全流程自主研发自动驾驶、发力L4板块,则是后者愿意看到的,也成为了除销量攀升、持续盈利外,愿意为理想继续注资的关键。
并且不要忘记,为了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尽快落地,该公司还在进行一个名为Li OS的实时操作系统研发工作。该系统可以让自动驾驶系统在硬件上高效地运行,并实现不断迭代。此外,其目前也已经获得乙级地图测绘资质,更早之前理想汽车还通过注资“新石器”正式入局无人配送领域。
如果说特斯拉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将其单纯的视为一家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它的能源业务、电池业务、运载火箭业务甚至脑机接口业务,都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亦如理想、小鹏、蔚来般的中国新势力们,或许也在沿着类似的轨迹不断前进。
毕竟,在这讲究“新四化”的时代,相比整车厂我们更加需要的则是一家全生态的“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