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无奈的华为再次重申:不造车。

“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

杀伤力更强的一句话是,“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一句话断送了多少股民想象:

“请问北汽蓝谷有没有考虑在未来某个合适的时机引入华为作为股东呢?”

“极狐华为HI版未来是否会借助华为线上或线下的电商和门店渠道资源推广销售?”

“希望管理层悬崖勒马,马上和华为深度销售合作……”

某知名股票交易软件上,最近二十几条董秘提问,都跟华为有关,“股权投资”、“借用华为渠道”是股民最关注的两点。

散户期望的焦点,最后落脚到:“华为是否会参与北汽蓝谷55亿的定增计划?”

华为,华为,造车

臆想坍塌

其实在华为喊出“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的几个小时之前,股民的心已经凉了。

5月24日早上开盘,北汽蓝谷的股价已经开始大幅下探,在午后1点多终于跌停。因为在上个交易日结束的5月21日晚间,北汽蓝谷披露了55亿定增计划的名单,除了占大头的北汽系和一溜儿资产管理公司,唯一一家业内参与方为宁德时代,获配3亿元。

名单上没有华为,散户终于撞了南墙。尽管之前,华为和北汽已经就“华为入股”回应“没有此事”,但当时的股民还没真正死心。

另外,此次55亿定增的配售价格为6.93元,散户心更凉了。定增价格太低,对市场信心形成了双重伤害。

要知道,搭上“华为系”光环之后,到上周五的价格顶点,北汽蓝谷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9.87元。

好家伙,同一片蓝天下,大股东定增6.93元,散户19.87元的价格拿在手里,心能不慌吗?这不是等于明着告诉大家,目前股票价格被严重高估。

华为,华为,造车

无独有三

难道一切只是股民的臆想?并不然。

5月19日,有媒体宣称,华为可能入股北汽极狐,据北汽蓝谷内部人士透露,双方确实在密切接触,但华为不太可能控股北汽极狐,入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在北汽已经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这样的消息无疑极具煽动性,直接导致5月20日北汽蓝谷涨停。

翻看北汽蓝谷的股价走势,可以明显看到,自开年到4月9日,北汽蓝谷的股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随后在16日开始接连走高,当日涨幅超过10%。当时有消息放出: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作为华为“第一辆车”,将于4月17日正式发布,是华为的鸿蒙系统首次落地车机。

华为,华为,造车

北汽蓝谷并非个例。4月29日,有消息称,华为正在与小康股份洽谈收购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控股权;当日下午,小康股份否认该传闻;5月6日晚间,小康股份发布公告,再次辟谣。

然而,市场的反应却是依旧“买它”!截止5月21日收盘,小康股价为57.67元/股,对比去年11月4日,累计涨幅为524%。

而在长安新能源登陆科创板之际,长安与华为的合作也被炒作的甚嚣尘上,充满想象。长安汽车的股价在十几天内涨了50%。

无怪乎,华为今日的辟谣公告有一种大声喊话、毫不客气的的语气,“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今日收盘,长安汽车也同样跌停。

回归价值

从北汽蓝谷的财报来看,2020年北汽蓝谷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7.65%,净亏损64.82亿元;2021年一季度北汽蓝谷营业收入为8.30亿元,同比下滑50.19%;净亏损8.5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从销量看,这个曾经的新能源自主排头兵已经落寞了,所谓的先发优势当然无存。2020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售2.59万辆,同比下滑82.79%;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为3149辆,同比下滑65.01%。

北汽蓝谷在财报中将问题症结归结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急剧退坡,燃油车排放标准升级以及疫情等原因。

这个原因大概是不能服众,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

华为,华为,造车

再来看华为,华为消费者BG CEO兼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公司内部定下了2022年销售30万辆的年度目标。

一个是落寞老兵,一个是野心新星。

“华为选择了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它们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

所以车企还是车企,华为是“华为HI”。

2020年10月,搭载了华为智能网联、智能电动的解决方案的极狐αT上市交付。但直到今年4月,极狐αT上市近半年,月销量只有寥寥过百。

2021年4月17日,北汽蓝谷发布的搭载华为全套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新车。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可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自动驾驶。

大家都拿产品和销量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