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 多部委及相关企业集体发声

特斯拉、比亚迪、奇瑞、哪吒、零跑、威马、理想、几何、欧拉、上汽通用五菱……从外资、合资、到自主,从造车新势力到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型涨价潮正席卷中国车市。

此前,车企对于新能源车型提价普遍保持谨慎态度,对于本轮涨价潮,在车企的涨价函与相关机构分析中,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是公认的“主推手”之一。

“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涨价。”3月19日,理想汽车CEO李想通过社交媒体表示,“还没涨价的品牌,大部分是涨价幅度尚未谈妥,等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

电池原材料涨价何时休?原材料供应如何保障?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多部委及相关企业集体发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解决。工信部将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撑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同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同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统筹布局,坚决遏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打击囤积居奇、发不义之财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对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现象,要打击囤积居奇、发不义之财的行为,但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阻止不了。苗圩指出,目前动力电池厂商普遍都在涨价,整车也开始出现涨价趋势,这是无法避免的。上游原材料价格控制不住必然传导到下游,定价比较高的企业承受能力会强一点,走低价位竞争的企业压力会大些。在苗圩看来,造车新势力的价格承受能力相对强一点,传统企业向新能源发展,因为是从低端向中高端去迈进,价格承受能力差一点。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背离供需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称,去年下半年以来,动力电池材料价格快速增长,已经背离了供需需求的增长,产生了一种非正常的增长。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建议提升电池材料的供给水平,围绕资源开采提炼、电池技术研发创新和回收利用系统建设等推动科技创新,现在低镍、低锂、低钴或无钴是电池发展的方向,要畅通国际物流的渠道和贸易,同时要对锂等原材料交易市场进行市场管理,保障全球动力电池材料的供应。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开展无钴动力电池等技术攻关

针对当前行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缺芯”等痛点和难点,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建议,组织力量开展攻关,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有关企业研发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系统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低重稀土永磁材料驱动电机等技术攻关,加强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研发,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平台搭建、标准制定、测试评价以及芯片上车等工作。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增加碳酸锂国内开采量和国外进口量

“中国不可能从燃油车时代被石油卡脖子,变成电动车时代被金属钴、金属镍卡脖子。磷酸铁锂不含稀有金属,更加匹配社会资源承受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原材料价格暴涨是行业需要克服的挑战,建议全面梳理碳酸锂资源布局和产能,增加国内开采量和国外进口量,维护市场供需,稳定价格预期,促进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希望主管部门管控电动车上游原材料资源价格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政策,调控电动车上游原材料资源价格的管控,防止上游资源被过分的垄断;第二,建议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平衡方面,能够优先保障动力电池的供给;第三,建议能够提前出台2023年及以后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方便企业做好提前规划。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锂资源短缺有望在2025年终结

国轩高科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缜介绍说,2021年中国消费了30万吨锂资源,当年中国进口和生产的锂资源约33万吨,预计2025年,中国锂资源需求量为60万吨。从2021年到2025年,随着宜春锂云母工程进一步快速成长,青海卤水提锂技术的提升,四川锂辉石资源的开采,还有电池回收技术进步,进口锂资源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减少。其中,宜春方面透露,到2025年,宜春将要形成年产50万吨的资源开发,彻底终结中国的锂短缺情况。

同时,李缜认为,无论从正极材料,三元正极、铁锂正极,还是负极材料,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开采能力不断增强,都将远远供过于求。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两三年后锂资源将恢复供需平衡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电池价格会有上涨,再往材料领域传递,就有更大的放大效应,本轮价格上涨和2016—2018年锂资源上涨的原因基本相同。从供需面看,恐慌性库存储备带来的需求放大是暂时的,随着碳酸锂供应能力的提升,将逐步回归基本需求面,预计两三年后有可能恢复完全的供需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据苗圩在论坛上分享的自2017年至2021年,我国三元动力电池系统密度由143.4Wh提升到206Wh,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密度由117Wh提升到167.4Wh,动力电池系统成本由1.43元/度降低至0.84元/度。五年间,我国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日益提高,电池成本逐步下降。

另据生意社发布的数据,一季度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仍处于大幅走高区间,3个月价格涨幅约80%。生意社碳酸锂分析师认为,目前随着碳酸锂产量的逐渐释放,市场供需关系得到了缓解。下游企业对高价碳酸锂接受程度较为一般,市场博弈状态仍将延续。受供需格局及情绪面影响,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或将止涨维稳。

此外,就钴、镍方面的走势来看,高位剧烈波动,下游采购意愿偏弱,预计钴、锂、镍市场价格有望趋于稳定。而从电池材料供应情况与市场需求趋势来看,电池成本今年内预计不会出现大幅下跌。但长期来看,电池成本下降趋势不会改变。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认为,本轮的涨价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中低价位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力,但也倒逼车企采取多元化方式降低成本、提升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供应链韧性,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提速。同时,针对上游炒作,政府相关部门也会加强监管,出台相关措施进行干预,非理性的涨价潮不可持续,退潮与洗牌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