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29日,“中国车谷2021智能汽车产业创新论坛”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武汉市智能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与盖世汽车联合承办,会议主要围绕智能汽车的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涉及人机共驾、地图定位、人工智能与芯片、仿真测试等多个热门领域。以下是北京万集科技董事长翟军在此次论坛上的发言:

自动驾驶

感谢大会给我这次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重点是万集科技面向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创新技术和应用于交通领域的经验和实践。

我主要介绍以下四个方面:1、智能网联技术推动的交通数字化变革。2、基于数字化道路的智慧城市创新应用。3、基于数字化道路的智慧高速应用场景。4、典型应用案例。

实现自动驾驶是智能网联最终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的汽车、信息通信以及交通领域,诞生和发展了一系列先进技术,万集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致力于在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技术、C-V2X通信技术、深度学习的融合感知算法、高精度地图、智能网联云控平台以及车路协同的实现闭环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我们将道路划分成了五个与自动驾驶一一对应的等级。当前我们的道路处于信息化的阶段,在信息化基础上,我们是按照数字的获取、传递、理解、应用的能力来定义数字化、网联化以及智能决策道路的。但是由于V2X和5G通讯技术的超前发展,数字传递走在了数字获取之前,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大规模部署的能力。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我们把网联化放在数字化之前,可以基于泛网联化的信息传递,实现部分场景和服务,来支撑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接下来我们谈一谈万集对道路数字化的理解。

道路数字化的重构需要统一数字底座,高精度地图通常用来提供道路及附属基础设施的静态结构化的数据,在高精地图上投影各点位传感器感知的信息,并借助统一的时间和空间的基准,我们将高精地图打造成了数字的底座。为了实现数字底座可视化表达,我们采用三维建模,可支撑道路的结构、机电设施、车辆、事件等信息的多视角、可视化的呈现。

接下来介绍一下数字底座的打造以及道路数字重构的过程。基于我们采集道路及周边数据,通过对道路数据特征的提取,构建了厘米级的高精度地图,作为整个系统空间的基准。通过点云和视频数据,我们实现了道路附属基础设施、树木、建筑的三维建模,实现了现实世界静态环境1:1还原,组成了道路数字的底座。

在数字底座统一时空基准上,接入了前端感知所获取的交通参与者的数据,就实现了对道路交通数字化的重构,形成了道路基础的数据平台,我们称之为数据中台。

智能网联创新技术可以为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但是在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产业化形成规模之前,研发企业如何生存?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行业急需要找到可落地的应用场景。

结合万集对智能网联技术长期积累,以及对交通领域深刻理解,万集采用智能网联技术为部分传统交通应用场景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提质增效,找到了一种可行落地的途径。下面我分别介绍这些技术在城市场景和高速场景创新性的应用。

我们将智能网联创新技术应用于交叉路口,形成了全息路口的解决方案。全息路口构建是采用基于感知的前台,数字底座以及边缘计算数字的中台,通过对路口全态势感知,综合研判分析,信号自适应的优化,多维度信息的发布,可以有效的提升通行的效率,规范路口通行秩序,保障通行安全。在服务于当前城市交通治理的同时解决自动驾驶在城市混合交通流场景,特别是交叉路口安全通行的问题。

路网是城市血液循环的系统,路口的拥堵就像血栓影响血液的流通一样,也影响着城市正常的运转。但是路口的拥堵已经成为城市的通病之一,除了道路的扩容之外,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优化信号灯配时。路口交通流数据是信号灯配时必不可少的支撑,基于全息感知方案,可以通过实现个体交通参与者厘米级定位跟踪。通过微观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到分车道的流量、密度、速度、排队等时间信息,从而更好的支撑动态信号的协同优化。

交叉路口也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不规范的交通行为引发的,基于全息感知,可以根据交通参与者的速度、位置、角度,识别其不规范的驾驶行为,包括超速、慢行、逆行、违规变道等,避免碰撞事故的产生。此外对于交通事故和违法情况还可以进行全程还原。

除了不规范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由于路口的特性,造成视野的盲区也是事故频发的原因,这些事故包括车辆发生垂直碰撞,大型车辆盲区所引发的事故,遮挡造成鬼探头等,通过上帝视角全息感知,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预防。

全息路口前瞻性,具有对道路环境等同的感知精度,我们也可以将路侧感知到的信息通过5G或者V2X技术实时发送给自动驾驶车辆,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超远视距和非视距感知的能力,解决自动驾驶在路口感知的瓶颈。

接下来介绍基于数字化道路的智慧高速应用场景。智慧高速这个概念从2017年开始热度变得非常高,出现了建设的热潮,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高度重视,投入也巨大,但是建设完毕之后,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依然无法给客户带来使用价值。因此从去年开始智慧高速建设者开始变得理性和现实,更加关注用先进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万集提出了数字隧道、数字收费站、数字服务区解决方案。

今天着重介绍一下数字隧道解决方案,数字隧道的安全事故是一个痛点问题,万集基于全息感知、厘米级高精度地图、真实场景三维建模、车辆特征智能匹配,实现了隧道数字化的重构。这里显示的是可视化运行监测的结果。

每一辆进入隧道的车辆,它的实时位置和运行的状态都能被监控,基于这种能力我们实现了隧道一张图式全域自动监控,在监控系统中每一辆车不是RGB像素点,而是结构化特征数据,使得系统自动识别隧道里面有多少车辆?每一辆车在哪里?运行是否正常?有没有发生交通事故?

隧道最核心的能力在于我们可以实现一辆车从进入隧道到离开隧道全过程厘米级定位与跟踪,这是实现其他业务功能的基础。基于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实现对“两客一危”全过程监控,并且可以基于车辆位置投放有针对性的管控和引导信息,提升管控的措施和出行服务的针对性以及可达性。

事件检测准确性和实时性对隧道运营管理也至关重要,数字隧道可以基于车辆的微观运动行为实现车辆的异常行为与碰撞事故的检测,检测的实时和精度都是传统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事件预警的同时还可定位事件的位置,可以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供事故现场交通状况。

数据中台作为基础性共性平台,具备标准接口,可以接入照明,通风等其他机电系统数据,便于统一管理和联动控制。针对自动驾驶车辆,数字隧道可以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和微秒级授时服务。此外我们还有数字收费站和数字服务区的解决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赘述。

最后分享几个我们在这方面典型的应用案例。

这是去年在苏州高铁新城落地的5G车路协同项目,我们在多个路口布设前端感知实现道路区域全息感知覆盖,数据上传到中移云控平台,通过5G网络为自动驾驶提供精准实时交通参与者的信息,打通车路云的协同通道,有效解决了单车智能存在的超远视距和非视距感知难题。

这是重庆两江新区车联网先导区全息道路建设项目;这是雄安高铁站数字道路智能化建设项目,实现人、车、路之间的数据交互、人车出行安全分析、综合调度指挥等服务;这是海淀区首都文明交通示范路口建设项目。万集利用全息路口解决方案与海淀交警在长春路路口开展了一个全息路口应用示范,这个项目实现了路口交通态势微观感知,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机动车闯红灯逆行等行为进行监控,通过这个项目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进行赋能,推动市民养成文明交通行为规范。

这是去年在广州祈福隧道落地的数字隧道项目,现在使用状况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也欢迎在座专家和教授们去那边参观一下;这是今年参与的交通部交通强国的项目,是秦岭隧道群一期。

以上就是我们的应用案例,通过这些先后落地的项目,我们相信智能网联技术将不断地迭代,必将应用于解决更多行业的痛点,同时积极带动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行业的发展,我们以数字化构建未来交通,迎接自动驾驶时代的来临,谢谢。